71岁还“霸屏”?视帝陈逸恒的京剧世家,苦一路拼命,宠掉继女成圈内好榜样!
影视圈的风云变幻里,有人年少走红,有人老来发芽。说到陈逸恒,不得不佩服他:年逾古稀,镜头前依旧风采不减,演绎一个又一个角色,从“老干部”到“东北汉子”,从反派到父亲形象,叫人看着心服口服。他的人生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京剧,起落之间,曲韵悠扬。
陈逸恒落地时,京剧世家的光环就缠在身边。1954年的北京四合院,不只是砖瓦房那么简单,那是戏曲味儿浓得能熏衣柜的地方。他外公言菊朋,是名角中的名角——言派京剧开山鼻祖,一个可以让梨园同行望尘莫及的大人物。父亲陈永玲更是曾经的“四小名旦”之一,扮旦角时水袖一甩,能让戏迷屏息凝神。舅舅、姨妈都是台上的骨干,哥哥陈霖苍还拿到了两次梅花奖。这样的家庭,说是京剧基因在血液里流淌都不夸张。小时候陈逸恒跟着大人们去剧场,看磨练出来的身段和嗓子,桌上一句话:“唱得好,活得硬。”
然而,“天降大任,亦多坎坷”,幼年太平不过几年。两岁那年跟着父母搬到兰州,开始了不同于北京的生活。父亲在当地京剧团干出名头,陈逸恒从小跟着熏陶,音乐、表演、气氛都钻进骨头里。可接下去的路一波三折:小学时父亲遭遇变故,日子一下过紧,他要天天往工厂送饭盒。初中课堂上的一句多嘴让老师罚站写检讨,连夜奶奶帮着改稿。生活的风雨,让他的性格带上一丝沉稳和内向,甚至多年以后谈及那段往事,他都还觉得堵心。
刚成年时,社会又给了他当头一棒。16岁毕业,尽管满心文艺梦想,却分到了甘肃白银的化工厂,成了标准的工人。化工车间酸雾弥漫,几分钟口罩就变色,陈逸恒不仅坚持,还成了工厂里的文艺骨干,歌唱比赛、舞台领唱总少不了他露脸。1971年,甘肃话剧院招人,他考上了,可工厂死死卡着不让走。兰州军区和歌剧团都来挖人,调令都下了,新军装都准备好,可厂里领导就是不松口。陈逸恒没放弃,周末扒火车去兰州艺术学院偷偷上课,没钱买票,查票就钻厕所,硬是靠一股子倔劲学完声乐。
直到1978年父亲平反,陈逸恒才正式被甘肃省歌剧院录用。为了避免节外生枝,他先签手续再转正,把稳定握在手里。进歌剧院没多久就接到大型歌剧《彼岸》,但陈逸恒心里的钟情在话剧,他觉得歌剧对前途帮助不大。于是继续学习深造,给自己表演之路“扎根”。之后,他出演了1982年宁夏台的《妈妈莫流泪》,短短28岁的年纪演五十来岁的老头,刻画得入木三分,这一次终于让观众记住了他。
那时候的陈逸恒,感情上还走得不顺。第一段婚姻,和文艺圈的姑娘结了两年,因性格不合分手,没有留下孩子。单身汉的生活平淡如水,他把所有精力都给了工作。
1989年6月,他为照顾父亲南下香港,住在朋友家顶楼铁皮屋,夏天热得要命,只能夜里上屋顶摊凉。没收入的时候,他靠普通话和京剧底子入了TVB,签约配音。每周三天班,月收入能拿到三万港币,那时香港影视年产六百多部,他连续加班二十多天,配音到嗓子失声,要靠医院扎针找回声音。北京来的配音员一个萝卜一个坑,竞争惨烈,那几年熬夜、拼嗓子,没有退路,只有顶住压力。他为《大时代》、《天龙八部》、《寻秦记》、《笑傲江湖》、《鹿鼎记》等香港爆款影视剧配音累计超过百部,到后来终于手里攒下一套二手房,虽然不高档却算自己的根。母亲查出肺癌,他四处陪诊,最终未能挽回老人离世。
十年过去,香港铁皮房的债务还清,日子有了些积蓄,买了辆十多万的二手车,生活虽不富足,但总算稳了一些。只是感情依然空白,虽过五十却依旧独身。大环境下,铁皮房太简陋,情感无暇顾及。
2002年,内地导演蒋绍华邀请他出演《绝对权力》,让他从香港赶到深圳,演斯琴高娃的丈夫。导演看中了他的气质和生活经历,但要求减肥。陈逸恒就夜跑、节食,硬生生从198斤瘦下来,演钱初成那个老谋深算的反派,办公室眯眼抽烟的小动作都被观众记住。拍戏期间周末奔波,TVB却不同意请假,他不得不赔掉二十多万港币,实打实用自己攒的钱为工作买单。2004年,他正式回归内地,从零再做起。
从此,陈逸恒的影视路宽阔起来。他开挂一般主演了官员、企业家、农民、工人、黑社会老大等各类职业。九十多部影视作品,像《生死牛玉儒》、《老柿子树》、《许海峰的枪》、《北平战与和》、《缉毒英雄》、《我的农民兄弟》等,每一部都能看到他的扎上线条和生活痕迹。他的能力在圈中口口相传,终于在2014年以《长白山下我的家》三十集里饰演东北老汉,零下二十度扛锄头拍摄,凭“眼神演技”拿下第27届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男演员,一举成为大家口中说的“视帝”。北京大会堂的掌声里,他感慨获奖是对普通苦人的肯定。
事业顺了,人生后半场也迎来新篇章。2005年在拍《我主沉浮》时,陈逸恒遇到施慧——一位上海的服装师,比他小十岁,也曾走过婚姻波折,独自带着一个小女儿。剧组里相识,彼此心意投合,陈逸恒主动表露心迹,施慧也愿意牵手。2006年2月父亲因肺癌去世,施慧陪伴他奔波医院三天没合眼,帮他处理后事,靠得住的两个人越走越近。2007年他们领证结婚,在北京租房从零做起。施慧的女儿那年刚进小学,初来乍到对继父有些排斥,陈逸恒却不急不躁,耐心地陪她成长。为了让继女心安,他做出了“不再要孩子”的决定,全力宠爱施慧的女儿。后来,继女对他态度转变了,从最初抵触到如今亲如父女,这一段故事成了圈里佳话。
娱乐圈是现实的试验场,好继父这样的角色没法装。知情人都夸陈逸恒用心良苦,宠掉继女成了圈内好榜样。有人说一段重组家庭最怕隔阂,可施慧女儿在陈逸恒的呵护下健康成长,这种情感温度,比银幕上的“演技爆发”更真挚。在影视圈,陈逸恒的事迹成了许多艺人讨论的范本,大家羡慕的不只是视帝头衔,还有他那股子沉稳和清明。
如果说京剧世家的背景让陈逸恒起步不凡,那么几十年东漂南闯的经历,则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生命力。工厂的酸气、铁皮房的热浪、戏台的荧光、镜头后的汗水,每一幕都让他更懂人情冷暖。从没有孩子的寡淡生活到成就“绝世好继爸”,他的经历像一条老江湖的涓流,汇进了温暖而可靠的家庭港湾。
陈逸恒用几十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:从独自打拼到成家立业,从表演上的“硬功夫”到生活中的“软实力”,他证明了无论人生起点多高,过程艰辛,终能靠一颗真心,收获幸福,也赢得尊敬。对娱乐圈里的后辈来说,与其追求浮华,倒不如向陈逸恒学好底色和定力。毕竟,演戏易,做人难,而能把“戏里戏外都稳扎稳打”的角色演成自己的人生,才是真正的艺术家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免费配资炒股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